一粒小小的種子連著國家糧食安全,關系老百姓的飯碗。
作為農業的“芯片”,種子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命脈。
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,平羅縣牢牢把握“產業興旺”這一核心,圍繞“好種子,在平羅”金字招牌做文章,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路子。
7月26日,寧夏日報報業集團“美麗新寧夏 黃河千里行”采訪小分隊走進平羅縣頭閘鎮五彩種博園,放眼望去,綠油油的田野上,不同品種的制種蔬菜隨風搖曳,粗壯的秧苗舒展枝葉奮力生長。
“小種子,大產業。”
時下,制種蔬菜陸續進入采收期。
烈日晴空,太陽曬在臉上火辣辣地疼,西永惠村村民王新紅忙著收割制種白菜,盡管汗水早已濕透衣衫,但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:“趕著好日頭,盡快把制種白菜曬干好脫粒呀!”
“今年,我種了制種蔬菜165畝,有辣椒、架豆、冬瓜、雜交西瓜、雜交白菜等。”王新紅瞧著一排排即將收割的制種白菜,喜悅之情溢于言表,“今年的制種白菜長勢比往年好,這幾年,因為種植制種蔬菜,大家的收入逐年提高。”
一粒粒小小種子寄托著村民們走上致富路的期待。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之下,“金種子”將孕育出更大的希望。
“我們探索實施聯村共建計劃,成立平羅縣宏源同創農業發展有限公司,從新品種引進、種植、采收到銷售實現統一管理服務,采用水肥一體自動化、節水灌溉等新技術,保障制種蔬菜產得出、銷得快、收益高。”西永惠村黨支部書記張生會說。
在制種道路上,西永惠村勇立潮頭,但如何帶動周邊村子發展,形成“拳頭”合力,真正將小種子發展為“大產業”。
雜交制種蔬菜。
為解題破題,“經營型聯合黨委”應運而出。
“我們以‘黨建鏈’串起‘產業鏈’,‘聯合黨委’成立后,將西永惠村、頭閘村、正閘村、外紅崗村、雙渠村5個村的資源整合起來,以‘1+4+N’發展模式,探索實施聯村共建,建設聯系更緊、合力更強、高質量發展的經營型聯合黨委。”平羅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王煒說。
由“強村”帶“弱村”,平羅縣走出了一條“抱團發展”的強村富民路。
頭閘鎮產業融合聯合黨委組建兩家公司,平羅縣宏源同創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農產品種植銷售;平羅縣樂匯鄉村旅游公司負責鄉村旅游宣傳推進工作。由此,一條“聯合黨委+支部+合作社+企業+農戶”的產業鏈共同體形成。
通過建立聯合黨委,頭閘鎮把各區域、上下游產業及經營主體串聯成鏈。
接“二”連“三”,從一粒其貌不揚的蔬菜種子出發,平羅縣將制種產業鏈“提檔升級”。
目前,依托五彩種博園平臺打造農商文旅發展模式,該鎮聯合黨委將各黨支部特色產品依托平臺進行銷售。同時,將種植業拓展旅游功能,集采摘、觀光、休閑、銷售為一體,讓群眾通過制種也能端上一碗“旅游飯”。
“這個展館很有特色,這次活動我們見到了形態各異、千姿百態的種子,孩子非常喜歡這里,他說終于知道自己每天吃的蔬菜是怎么長成的,下次還要再來玩啊。”頭閘鎮五彩種博館內,游客路女士高興地說道。
借著第十屆寧夏種業博覽會的“東風”,作為分會場舉辦地的頭閘鎮五彩種博館順利開館,同時該鎮還舉行了第三屆鄉村旅游文化節,活動現場累計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,實現餐飲、購物、農產品銷售等綜合旅游收入30余萬元。
“今天在五彩種博館,我看到了菜籽、高粱、谷子等好多植物,還認識了很多農作物的種子。終于明白農民伯伯們生產糧食有多么得不容易,今后我一定愛惜糧食,珍惜每一粒糧食。”小游客王勁何在參加完畫種子游戲后有了新體悟。
五彩種博館。
連日來,平羅縣五彩種博園人流如織、氣氛火熱。2000余名小朋友參與五彩種博館開館“五天樂”研學活動,體驗種子強大的生命力和頭閘鎮深厚的制種文化。頭閘好農品展銷、農家土特菜品鑒、印象頭閘文藝專場演出、書畫攝影暨非遺文化作品展等系列活動讓游客開心而來、滿意而歸。
“近年來,頭閘鎮先后與先正達集團、北大荒集團、寧夏種業集團等知名企業以及武漢農科院等開展院地合作,推進全鎮制種產業由常規制種向雜交制種、高端制種轉變。其中,雜交西瓜、雜交黃瓜、冬瓜等葫蘆科作物制種占我鎮制種產業的半壁江山,雜交西瓜、雜交黃瓜每畝凈利潤可達1萬元以上,大幅提升了制種產業的價值。”頭閘鎮黨委書記趙冬梅介紹。今年,頭閘鎮成功創建全國種業強鎮,“旅游+制種”的多業態融合發展,讓“魅力古鎮,制種之鄉”名片越發靚麗。
優越的地理環境、悠久的制種歷史、濃厚的文化底蘊,造就了平羅縣蓬勃興盛的制種產業。平羅縣種子以籽粒飽滿、發芽率高、抗病能力強等特點暢銷國內外,該縣也被譽為天然的種子加工廠。
小朋友們在五彩種博園參觀學習。
“平羅縣牢牢把握自身優勢,因地制宜強化資源整合,以發展制種產業促進鄉村振興,不斷凝聚新合力鍛造新引擎。去年,全縣村集體經濟總收益突破6000萬元,構建起了集體經濟發展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的黨建富民新模式,凝聚合力推動鄉村振興。”平羅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眼下,平羅縣把構建“以產業為主導、企業為主體、合作社為依托、產學研相結合、育繁推一體化”的現代種業體系作為產業發展目標,拓展產業鏈,發展產業集群,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,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。(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蘇峰 杜曉星 何耐江 楊玉瑛 王沛瑤 何婉蓉 徐琳)
出品人:景 瑜
策 劃:趙海虹
監 制:連曉芳
統 籌:馬欽麟 楊燾郡 王 猛 楊宗惠 李東梅 于 海 凌 雁
采 制:蘇 峰 杜曉星 何耐江 楊玉瑛 王沛瑤 何婉蓉 徐 琳
出 品:寧夏日報報業集團